
科顺的结对帮扶村乃寿村就是这样一个村庄,村里一代一代人被封闭的地形禁锢,被层层叠叠的大山缠绕。对于乃寿村的孩子来说,走出乡村,看看外面的世界,是一件不容易的事。
跨越900公里 走进贵州乃寿村
12月初,从广东到贵州,我们跨越900公里,从陆路换到水路,再走山路,带着“校园有晴天”项目走进乃寿村,融入国家振兴计划,深入了解当地需求,多维度调研当地村情,从更多维度帮助乃寿村儿童。
贵州的这些村落被山水环抱着,走出大山就是水,走出教学楼就是山。村书记反映,贵州脱贫攻坚成果显著,村里已经通了水泥路,山的这头和山的那头连接了起来,沟通了每家每户。
村里通了路,但出县城依旧要坐船,孩子上学要走3个小时的水路。封闭的地形没有压抑孩子们的思想,他们也有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,却只能用粉笔在操场的地面涂抹,他们也有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,却只能拘泥于小小的一方教室。
乡村孩子的愿望有多简单?一盒崭新的文具,一本精装的漫画书,就能让他们开心一整天。了解到孩子的基本情况,我们也通过村书记将崭新的文具送到孩子们的手上,给他们送上一点小心意。
汇聚力量 守护成长
有的同事一下带来了几十本绘本、图书,认真分了类,并做了仔细的说明,都是适合孩子看的,有95后的同事家里也没有适合孩子读的书,专门查阅了资料,买了几套适合儿童读的书籍来捐赠。
各分子机构募捐活动现场
暖心的科顺人,在图书扉页上写上了推荐语和想对孩子们说的话,表达自己的心意与祝福,通过这种方式,即使隔几重山水,科顺人和乡村的孩子,也能被联结在一起,让乡村孩子感受到书本传递的拳拳之心,殷殷之情。
接下来,我们将陆续启动“校园有晴天多对一助学”的行动,让更多的科顺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,让点滴温暖汇聚成更大的力量,科顺人和乃寿村孩子们的联结也会一直延续下去。
除了助学外,“守护晴天”项目将发挥防水业务优势,开展学校修缮及技术支持,改善乡村儿童的教学环境。同时,通过开展消费帮扶如农产品批量采购、周边生产基地专项招聘、安置点房屋修缮及技术支持等多元化方式,创造性地推进多元帮扶举措。
承载着科顺人善意的募捐图书已在前往贵州乃寿村的路上,“守护晴天”项目也将步履不停,秉承"守护美好生活”的社会责任理念,汇聚科顺人的温暖与善意,守护更多的晴天。